登录/
注册
题库分类
下载APP
帮助中心
首页
考试
搜题
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查试题
>
医卫类
>
理化检验技术(师)
>
检验人员在20℃和煮沸后闻水样的臭,尝水样的味,并用适当的词句描述其特性,臭和味的强度等级按下列何答案报告
单选题
检验人员在20℃和煮沸后闻水样的臭,尝水样的味,并用适当的词句描述其特性,臭和味的强度等级按下列何答案报告
A. 6个等级报告
B. 5个等级报告
C. 4个等级报告
D. 3个等级报告
E. 8个等级报告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8****7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7128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18****7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7129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搜索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检验人员在20℃和煮沸后闻水样的臭,尝水样的味,并用适当的词句描述其特性,臭和味的强度等级按下列何答案报告
A.6个等级报告 B.5个等级报告 C.4个等级报告 D.3个等级报告 E.8个等级报告
答案
主观题
用“臭阈值”表示水中臭检验结果时,闻出臭气的最低浓度称为“()”,水样稀释到闻出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称为“()”。
答案
判断题
水样的采集可分为综合水样、瞬时水样和混合水样。
答案
主观题
水样采集的类型包括、、和水样。
答案
单选题
因溶解盐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
A.曝气法 B.微滤机或气浮 C.活性炭吸释或氧化法 D.除盐措施
答案
单选题
水样采样量按监测项目计算后,再适当增加()作为实际采样量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答案
判断题
水样在加入消化液和催化剂后,进行加热回流,若水样颜色呈绿色,则表示水样中的有机物过多,氧化剂量不够,需要将水样重新稀释后,若水样呈黄色,则不需要稀释()
答案
判断题
测定水样中的pH,可将水样混合后再测定()
答案
单选题
取某水样5 mL,稀释到200mL时刚好闻不到嗅味,则该水样的嗅阈值为()
A.20 B.40 C.80 D.100
答案
判断题
在同一采样地点采集多种水样时,细菌学检验的水样应先采集。
答案
热门试题
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002),现场采集的水样分为瞬时水样和混合水样,其中混合水样分为()和()
BOD5值指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后在()℃培养(),样品培养前后()之差。
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采集的水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平均污水样,定时污水样,混合污水样和()
测定硬度的水样,采集后,每升水样中应加入()作保存剂。
测定水样中酸碱度时,如水样浊度较高,应过滤后测定。
水样的类型按其采集的方法可分为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
测定PH值时,为减少空气和水样中()的溶入或挥发,在测定水样之前,不应()水样瓶。
油脂气味的检验可用鼻子直接闻嗅,而滋味的检验则用舌尖舔尝。
油脂气味的检验可用鼻子直接闻嗅,而滋味的检验则用舌尖舔尝()
工业废水臭阈值较大时,用无臭水稀释水样,直至最低可闻出臭气浓度()
盛水样的容器必须是()或();采样前,应先将()彻底清洗干净,采样时再用水样()以后才能采集水样,采样后应()。
采集测定油类的水样时,不应该用水样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
测定水样的浊度时,要先将水样(),等待()消失后将水样注入浊度仪的试管中进行测定,直接从仪器上读取浊度值。
水样采集后,其电导率应尽快测定,不能及时测定的,水样应加()保存
测定硬度的水样,采集后,每升水样中应加入2ml()作保存剂。
水样采集后,对每一份样品都应附一张完整的水样标签()
分离可沉降性固体的方法是,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型玻璃容器,静置20min,将已不含沉降性的固体但含悬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悬浮物和油类水样除外)()
血水样或洗肉水样便见于
取水样的基本要求水样要()
采集后水样的保存条件为()。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免费查看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
20
次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免费注册
新用户使用手机号登录直接完成注册
忘记密码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
【个人中心】
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
手机号后六位
我知道了
APP
下载
手机浏览器 扫码下载
关注
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微信
小程序
微信扫码关注
领取
资料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