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不是随便什么东西烂了都能叫酒的。酿酒有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淀粉糖化,二是酒精发酵。这两个过程必须由糖化菌、酵母菌来进行。微生物多了去了,能出酒的却不多,培养出来更不容易。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武丁时期就已掌握了微生物“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已能使用麦芽、谷芽制成蘖,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醴,使用谷物发霉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酒了。《尚书》就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养微生物酿酒的国家。 ②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经能成熟地、大规模地制曲和用曲酿酒了。这从殷墟发现的酿酒遗址中用大缸酿酒的情况和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酒器之多,可以得到证明。但那时的酒曲,也就是曲蘖,是松散的发霉发芽的谷粒,所以叫散曲。它所含有用的微生物不够纯,糖化和酒化力也不够强,所以酿酒时酒曲的用量很大。 ③到了周代,由于酒曲的发展,曲蘖这个名称的含义也有了变化。曲,专指酒曲,种类也增加了,例如《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在“曲”前加麦字限制,可见已不止一种曲。因为谷芽中含有糖化酵素即糖化酶,所以人们用它来制饴糖。当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有趣的是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黄色,周代王室也许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黄色制定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黄色后来成了历代帝王家的代表色。两汉时期,曲的种类更多了,例如有大麦制的,有小麦制的;有曲表面长有霉菌的,有表面没有长霉菌的。特别是当时除了散曲外,还出现了制成块状的曲,叫饼曲,而且不止一种。 ④从松散的曲到成块的曲,不只是形式的变化。因为饼曲外面和内部接触空气面不一样,外面有利于曲霉的增长,内部则有利于根霉和酵母的繁殖。根霉菌有很强的糖化力,也有酒精发酵力,它能在发酵中不断繁殖,不断地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使酵母菌好再将葡萄糖变为酒精。东汉时代,有种叫“九酝酒法”的酿酒法,用曲量仅及原料的百分之五,这表明当时的曲已是根霉为主,且曲的作用也从糖化发酵剂变成了所需要的微生物繁殖的菌种。从散曲到饼曲,是酒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⑤酒曲的发明,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酿酒业的一项重大贡献。后来传给日本、印度和东南亚,东方诸国的酿酒方法也就都用酒曲做糖化发酵剂。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法国人卡尔迈特氏在研究我国酿酒用曲的基础上,分离出糖化力强并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菌株,用以生产酒精,称为“阿米诺法”,才突破了酿酒非用麦芽、谷芽制作糖剂不可的状况。更晚些时间,德国人可赫氏才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做微生物制成糖化发酵剂的方法进行酿造,这比我国发明用酒曲酿酒,已经晚了几千年。 ⑥想不到长霉的东西竟能为国争光。 (摘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酿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糖化菌和酵母菌,两者缺一不可。
B. 殷墟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掌握微生物酿酒技术。
C. 《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多种酒曲。
D. 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用酒曲酿酒的方法来自我国。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66****3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66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966****3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66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用池莉笔下武汉人“浸泡在水中”的现象,表现了人们在酷暑下的无奈。 B.作者因酷暑而心情焦躁,云南朋友的电话引发了他对高原三月雪的回忆。 C.作者说三月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表现,说明了三月雪和北京七月的酷热都让他烦躁。 D.“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的不言的惩罚”,隐含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思考。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记录的人生事件是自己经历过的,而群体记录的历史并非如此,二者本质不同。 B.人类记忆难免有遗忘和错误,历史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记录那些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C.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去看同一事件的时候,会得到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历史”。 D.如果历史记载者有意作假,那么很可能会出现鲁迅假说中提到的那种现象。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酿酒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糖化菌和酵母菌,两者缺一不可。 B.殷墟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掌握微生物酿酒技术。 C.《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多种酒曲。 D.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用酒曲酿酒的方法来自我国。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观察事物时,特定背景的存在,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感知。 B.“前见”的存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C.在科学上,理论“先行”有时候干扰了科学家的新发现。 D.即使眼见的是真实的,但对眼见的解释有时不一定是真实的。
答案
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被誉为“石佛”的李昌镐的取胜之道就是不追求妙手。 B.灵感只能偶得,是无法刻意练习的。手艺是天长日久打磨出来的。 C.妙手是最高效率的行棋,总能让棋手一着制胜。 D.很多艺术家总觉得缺乏灵感,苦苦寻找灵感,结果往往不能如愿,事业每况愈下。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姆佩巴效应是一种过度冷却效应,布朗里奇的实验可能只是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冷却效应,所以,他的发现不可能终结姆佩巴效应的争论。 B.布朗里奇做实验时特别注意控制实验的环境,即容器的类型和水样在冰箱中的位置,这是他发现“杂质说”的关键因素。 C.根据布朗里奇的冻结点与水中的杂质有关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知含有少量水分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冻结速度一定比自来水冻结速度快。 D.归根到底,姆佩巴效应的出现,跟热水与冰箱的温差、溶质的浓度,以及溶于水的杂质——盐类有关。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比庭院、书房、茶寮,古人饮茶时更喜欢松林、湖畔等清幽自然的环境。 B.从唐寅的《品茶图》和吴友如的画作中可知当时文人饮茶大多讲究清幽雅致。 C.花前月下品茶由“杀风景”到被人接受,是因为南宋茶大多以花香发茶香,制成花香茶。 D.品茶是有闲文人们的清赏雅玩,平民百姓受自身条件限制对品茶没有多少追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答案
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数字世界给社会行为变得更加异步创造了条件 B.更多的宽带,将使后代无法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C.随时的需要 D.未来因特网的使用者,将用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对话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