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0月9日

考试总分: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33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24年高职单招每日一练《语文(中职)》10月9日专为备考2024年语文(中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A

    B

  • 2. 词是我国诗歌的一种,盛行于宋代。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A

    B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喝晃汤 江岸 无论如何,大过年的,总得让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猪肉,一家人总得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一次饺子! 可是,有一年,快过年了,周全明还没有想好,怎样弄到过年要吃的那几斤猪肉。 大概有十多年了吧,他家过年就没有杀过年猪。黄泥湾这十几户人家,虽然不是家家户户每年都杀年猪,但多数家庭隔个三年两载也要杀一头。整个湾子十多年没杀过年猪的,只有周全明一家。他上有偏瘫老娘,下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仅凭他和老婆两人在生产队挣工分,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吃猪肉?如果不是生产队照顾缺粮户,允许他家向集体借粮,他们一家人每年都会饿半年肚皮的。 好在黄泥湾有一个老辈儿人传下来的好习惯,没有杀年猪的人家,可以向杀年猪的人家赊一块肉来吃,等到自己家杀年猪了,再还上就是了。每一年,周全明都点头哈腰地从别人手里接过称好的猪肉,满面笑容地说,今年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这句话,被他重复说了十多年,但是他家的猪肉什么时候能吃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后来,当他再开口赊肉的时候,要么热脸贴了人家的凉屁股,人家干脆不理睬他;要么他赊五斤,人家只肯给三斤,而且还是囊膳。 周全明几乎欠了整个湾子所有人家的猪肉,今年找谁借呢?找谁借,都难以启齿。 他到姐姐家串门,他姐姐不忍心,悄悄塞给他五元钱,对他说,你到公社食品站去买几斤猪肉,给孩子们过年吃吧。 周全明攥紧这五元钱,手心里汗津津的,走到食品站的时候,竟将整张钞票都捂湿了。食品站却排着一个长龙似的买肉的队伍,他只好站在队尾,焦急地看着案板上的半扇猪肉被一点点肢解,一点点被人买走。 突然,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肉案前,也不言语,卖肉的赵师傅却挥刀砍下一大块好肉,递给年轻人。我们排半天队了,凭什么他不排队? 还讲不讲先来后到…… 人群里响起纷乱的抗议声。 赵师傅“啪”的一声把刀砍在肉案上,双手往腰间围裙上一叉,傲慢地说,他是我儿子。谁喊我一声爹,我也给他砍一块肉! 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周全明慢慢地走到肉案前,对着赵师傅清晰地喊了一声,爹!赵师傅愣了,所有等待买肉的人都愣了。 周全明不由分说,从肉案上拔起刀,三刀五刀下去,砍下一大块好肉,拎起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分田到户那一年,周全明家田地分得多,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他家不仅能吃饱饭了,而且过年要杀年猪了! 黄泥湾人把猪血叫作猪晃子,杀了年猪,往往要开一两桌席面,把每家家长请来坐席,俗称“喝晃汤”,席上的主菜就是猪肉、猪肠、猪心肺、猪血放在一起的乱炖,也就是晃汤。另外还要给每家每户送一海碗炖好的晃汤。这种杂烩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字,而叫晃汤,可能和猪血最廉价有关。这应该是一个乡间的谦辞。 周全明家终于杀了年猪,也请来了众乡邻喝晃汤。整个湾子的狗都挤了进来,在桌子底下打架,争啃人们丢下的骨头。 酒至半酣,有人笑道,老周,你家的猪拱进萝卜地里了吗? 还有一个更促狭的人,竟然抱起自己家的狗,对着席面说,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这桌子上还有什么?够不够人吃的?你们还想抢?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周全明的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他讪讪地笑着,支支吾吾地说,俺家欠大伙儿十多年的肉账呢,还清以后,一头猪就剩下头蹄和下水了。明年一定让大家吃个痛快,保证一块萝卜不兑,全炖好肉。 你还让我们等到明年?我看见你家厨房里还挂着一块好肉呢,怎么不炖上?肯定是留到过年自己吃呢!有人不依不饶。 周全明解释道,这块肉,是留下来还给公社食品站卖肉的赵师傅的。 赵师傅已经退休了。当周全明敲开他家大门时,他问,你找谁?有事吗? 周全明毕恭毕敬地说,我就找您,今天专门过来还几年前借您的猪肉。说着,双手递过猪肉,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赵师傅接过沉甸甸的猪肉,死活想不起来周全明是谁,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借给他这么一大块猪肉。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猪肉”“热热闹闹地包一次饺子”,表现了人们对过年的美好期盼,但“无论如何”“总得”道出了贫苦人家生活的艰辛。

    B众乡邻到周全明家喝晃汤,却不满汤里肉少菜多,这表明尽管周全明还清肉账,还请乡邻喝了晃汤,但大家依然瞧不起他。

    C小说通过周全明家过年时前后不同光景的对比,写出了分田到户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改善了其生活条件,解决了其温饱问题。

    D小说最后一句中的“沉甸甸的猪肉”照应了前文“砍下一大块好肉”,此时“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猪肉,更是周全明的一份感恩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词人写孙权的目的是  

    A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

    B借怀念古人,来表现自己对英雄伟绩的向往,同时讽刺南宋王朝的庸碌无能。

    C否定孙权隔江而治,主张北伐,以实现灭金收复北方失地的理想。

    D赞颂古人,以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无成。

  • 1. 宗璞,当代()(性别)作家。原名()。作者写《废墟的召唤》的主旨是通过对 废墟的凭吊、聆听和思考.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运用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  
  •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1. 为避免下面材料中的事件发生,请你代周青写一张收条。 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商务活动频繁,有关的合同、字据等,用词一定要准确明晰,含混模糊会带来严重后果。《法制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李军接手了一家服装店的装修工程,向银辉玻璃厂订购了38平方米玻璃,付清了15200元货款。后来,李军又向银辉玻璃厂订购25平方米玻璃,并预付了4000元货款。银辉玻璃厂经理周青写了一张收条给李军,结果却惹来一场官司。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英]约翰·济慈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德]卡尔·马克思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美育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 在“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这句话中,“这两种利益”是指哪两种利益?为什么不应认为它们是敌对的?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