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0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现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及答案,不要错过哦。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私人垄断受到打击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

    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

  • 2.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3. 历史学家在评论某人物时提到:“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该人物是(    )。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提秀斯

  • 4.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5.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6. 罗马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7.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8. 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体系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这部法律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 9.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0.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上述内容实质上是在( )。

    A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 11. 历史学者曾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活动,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凯恩斯的思想运用到罗斯福新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  )。

    A整顿银行和金融

    B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C国家干预经济

    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

  • 12.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 13.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14.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 15. 汉武帝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王安石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政府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则例子反映( )。

    A统治者认识到商业的重要价值

    B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有效落实

    C官营商业成为商业发展的主流

    D商业的繁荣主要由统治者推动

  • 1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17. 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

    A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民族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 18.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19.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推进谈判进行,做了许多努力。下列选项与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相符的是(   )。

    A主动放弃解放区的领导权

    B将解放区军队全部改编

    C接触民主人士,推动谈判进程

    D联合国民党,实现两党联合执政

  • 20. 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表明我国(   )。

    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

    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

    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

  • 21.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22. “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 23. 山东在近代史上是遭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山东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在中华民族反抗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下列反抗斗争首先发生在山东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抗日战争

  • 24.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出现迅速发展的态势,社会面貌发生极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人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B深化国企改革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C全国人大通过“一国两制”方针

    D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25. 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 1. 简述开发历史乡土资源有哪些意义。
  • 2.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
    材料一
    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也。”
    材料二
    孙中山曾说:“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
    材料三
    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2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12月20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①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
    ②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1)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的材料有何评价?
    (2)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 1. 材料:
    师:作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内阁和国王,他们的首领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请大家推荐三位同学分别担当议长、首相、英王并每人回答一个问题,给2分钟的准备时间,等会儿到讲台上阐述。别的同学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的谋士。(展示英国现在议长、首相、英王的图片)
    议长的问题:介绍议会的人员构成,议会的权限是什么?
    首相的问题: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哪些权力?
    国王的问题: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哪些权力?
    2分钟后教师请三位学生分别阐述。
    师:通过三位同学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内阁和首相。说到英国,我不禁将其与中国做对比,18世纪的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的军机处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并回答问题。
    师:(板书总结)英国内阁——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是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的军机处——为皇帝决策提供建议,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问题:
    (1)教师在上课时运用了哪些历史教学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2)课堂上运用情境实践教学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 2. 材料一: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之《苏州府志》
    材料三: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办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何尝不先行断发哉?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四: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土地对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社会土地的占有情况。
    (2)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康有为依据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提出了断发的哪些理由?当时,他的主张没有实现,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又是在何时发生的?
    (4)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 3.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时齐三服官(汉官名,负责制作皇帝的冠服)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汉朝少府属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二江苏铜山出土过一块汉代画像石。画像石上绘两层楼,楼下屋内正中有一台织机,一名女子端坐在织机前与三个跪拜者交谈,织机前的一名女子头悬丝团调丝,另一名女子跪坐纺线。
    材料三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织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三工官”的手工业类型,概括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画像石反映何种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传统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 1.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材料二:
    课文摘录: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