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391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最新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一节体育课适宜的生理负荷安排应是()

    A低—高—低

    B高—低—高

    C高—高—低

    D低—低—高

  •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运用队列队形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A形式多样、利于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口令

    B简捷高效、利于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C简捷高效、形式多样、合理利用口令

    D简捷高效、利于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口令

  • 3. 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目标的是()。

    A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B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C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D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

  • 4. 通过机能试验,主要对心血管、呼吸、运动和神经系统进行检查及评价是体育课健康分组依据中的()。

    A健康状况

    B身体发育状况

    C生理功能状况

    D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 5. 篮球运动是1891年起源于()的一项运动。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 6. 篮球比赛中,队员通过伸展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阻止对方队员行进的行为是()。

    A侵人犯规

    B拉人犯规

    C技术犯规

    D推人犯规

  • 7.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素

    D动力学因素

  • 8.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以()太极拳为基础。

    A杨式

    B陈式

    C吴式

    D孙式

  • 9.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学习的指导方法有()。

    A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兴趣学习法

    B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C自主学习法、兴趣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D兴趣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动机中的社会性动机的是()

    A为了某种愉快的感觉、宣泄身心能量而参与体育活动

    B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为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获得荣誉感而参加体育活动

    C因自身的好奇或好胜心理,想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虚荣心而参加体育活动

    D想受到他人的表扬或迫于压力、避免惩罚而参加体育活动

  • 11. 重力性休克造成晕厥的直接原因是()

    A运动骤停

    B血压下降

    C心搏出量减少

    D脑供血不足,缺氧

  • 12. 通过体育训练的运动员,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特点是()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

    C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D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不变

  • 13. 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A健身性

    B健康性

    C基础性

    D青春性

  • 14. 软式排球准备姿势的重心比“6人制排球”稍高,这是因为()。

    A软式排球的球速较慢

    B软式排球的球速较快

    C软式排球软硬适度

    D软式排球质地坚硬

  • 15. ()是一种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

    A啦啦操

    B体操

    C武术

    D跆拳道

  • 16. 下列运动项目中最能体现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是()。

    A5000米跑

    B花样游泳

    C100米跑

    D三级跳远

  • 17. 短跑技术的“起跑后的加速跑”指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转入途中跑姿势的一个疾跑段,距离在()米左右。

    A15

    B20

    C25

    D30

  • 18.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有()。

    A收缩性、弹性、黏滞性

    B伸展性、收缩性、黏滞性

    C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D伸展性、弹性、收缩性

  • 19. 以下属于屈肌反射与腱反射共同点的是()。

    A感受器相同

    B引起反射的刺激性质相同

    C前者的效应器是屈肌,后者是伸肌

    D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

  • 20. “运动员血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而出现,它的概念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逆的。

    A系统性

    B适应性

    C强化性

    D抵抗性

  • 21. 久坐且缺乏运动不利于健康,容易引起( )

    A心动徐缓、肥胖、骨质疏松

    B心动徐缓、肥胖、心脑血管病

    C贫血、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病

    D肥胖、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病

  • 22. 球类运动中,从看到来球到做出反应是通过哪种调节来完成的?(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免疫调节

  • 23. 在体操、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中,易发生损伤的关节是()。

    A肩锁关节

    B跗骨间关节

    C膝关节

    D骶髂关节

  • 24.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是()的核心内容。

    A教学目标

    B教学设计

    C教学能力

    D教学任务

  • 25. 跨栏跑时,摆动腿跨过栏后积极下压,()落地。

    A全脚掌

    B前脚掌

    C双脚

    D脚后跟

  • 26. ()是人体最小的骨。

    A锤骨

    B镫骨

    C砧骨

    D锁骨

  • 27.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下列选项中,不是肝的功能的是()。

    A参与物质代谢

    B解毒功能

    C防御作用

    D分泌胰岛素

  • 28. 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是()

    A运动动机

    B运动习惯

    C运动项目

    D运动手段

  • 29. 运动员经常将比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练水平低”或“裁判不公”。这种归因属于()。

    A内归因型

    B外归因型

    C习得性无助型

    D无归因型

  • 30. 运动训练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我国学者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C提出中医恢复理论

    D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

  • 31.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

    A擦伤、挫伤、刺伤、撕裂伤

    B擦伤、切割伤、扭伤、撕裂伤

    C挫伤、切割伤、刺伤、撕裂伤

    D擦伤、切割伤、刺伤、撕裂伤

  • 32. 在体育课运动活动时,学生突然出现小腿痉挛,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用绷带加压包扎

    B用力使踝关节背伸

    C喷射医用气雾剂

    D用力使踝关节屈曲

  • 33. 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运动,称为()。

    A屈和伸

    B外展和内收

    C回旋

    D环转

  • 34. ATP-CP系统是指()。

    A乳酸能系统

    B有氧氧化系统

    C磷酸原系统

    D供能系统

  • 35. 合理确定运动负荷,要求教师坚持(  )的原则。

    A健康第一

    B快乐第一

    C结果第一

    D兴趣第一

  • 1. 简述队列练习中“立正”的动作要领。
  • 2. 简述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 3. 简述“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及其生理机制。
  • 1. 案例:伍老师为八年级上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刚开始上课时,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可刚练不到3组,就有学生反映:“伍老师,太累了......很没劲的......”还有的说:“太单调了!”听到这些话,伍老师想:对呀!这又不是运动队训练,应该改变一下方法。然后就对学生们说:“那么,我们改变一下方法好吗?”听到伍老师的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之后,伍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了5组(异质分组),每组安排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任组长,而且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尝试性练习一讨论一练习,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练习,效果确实不同了,课堂气氛很热烈,许多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都能有8~15厘米不同层次的提高。课后,还有学生问:“伍老师,下次课我们还可以这样上吗?”
    问题:
    (1)伍老师一开始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
    (2)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这是为什么?
  • 2. 案例:李老师带队出去参加中学生田径比赛,并且为参加长跑项目的运动员准备了一些糖块,让学生在比赛前吃下去,用来补充能量。比赛后李老师带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到学校后进行经验总结时,有的学生说:“在跑的过程中,有一阶段时间胸闷,感觉腿抬不起来。”李老师随后告知这位学生这是“极点”现象。
    问题:
    (1)请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
    (2)李老师对比赛进行总结后发现他的补糖方式并不合理,请简述最佳的运动补糖方式。
  •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一节45分钟的教学课程,要求包括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对象:初一(2)班,共40人。
    教学条件:接力棒20个,田径场一块。
    教学内容:“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