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9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题目已经为大家整理完毕,快来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瞧瞧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  )的缩写。①科学②技术③生活
    ④社会⑤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 2. 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归纳

    C比较

    D类比

  • 3. 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

    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 4.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

  • 5. 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技能性知识

    C化学理论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 6. 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人的方法是(  )。

    A实验导入法

    B问题导入法

    C旧知导入法

    D社会导入法

  • 7.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 9. 下列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及现象:用铂丝蘸取某待测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结论:待测试液中一定含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

    B实验操作及现象:向某无色溶液中通人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iO

    C实验操作及现象:向品红溶液中通人某气体后,溶液褪色结论:该气体一定含有SO2

    D实验操作及现象:向足量NaOH溶液中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FeCl3溶液产生红色沉淀结论:Fe(OH)3的溶解度大于Mg(OH)2的溶解度

  • 10.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液面读数为12.20 mL

    B装置乙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C装置丙可检验乙烯的生成

    D装置丁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HCO、CO、Cl-

    BHSO、K+、CO、OH-

    CCu2+、Al3+、S2-、SO

    DH+、Fe3+、NO、I-

  • 12. 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人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Ca2+)、c(OH-)均增大

    Bc( Ca2+ )增大,c( OH- )减小

    Cc(Ca2+)、(OH-)均减小

    Dc(Ca2+)、c(OH-)均保持不变

  • 13. 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4

    B溶液的酸性增强

    C白色沉淀是BaSO4

    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 14. 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表1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 15. 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用该电池作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11H2O-22e-=V2O5+2B2O3+22H+

    B电池工作时,OH-向a电极移动

    C实验过程中,电极b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D实验过程中,电子从b电极流向a电极 

  • 16. 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0H-=Zn(OH)

    B放电时,1 mo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2Zn+O2 ↑+4OH-+2H2O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 17. 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3.2 mol

    C3.6 mol

    D2.8 mol

  • 18. 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2,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

    B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

    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7molNaOH反应

    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

  • 19.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

    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

  • 20.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B阴极逸出气体

    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溶液的pH变小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某教师在进行“燃烧和灭火”一节的教学时,引入环节的设计方案。
    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火方案,如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点火、我国在珠穆朗玛峰的火炬传递等,同时介绍了不同的点火方案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是什么。进而提出问题:
    在讨论点火问题时,研究人员必须思考哪些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
    (1)你认为选取和使用情境素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请你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列举2种常见的学习情境创设方式,并简述其功能。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如:利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利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网络查找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
    问题:
    (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

    (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 1.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测试后对部分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选取了典型的解题过程加以分析。【试题】分步骤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试结果】经统计分析,下列的书写过程具有普遍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步骤。
    (2)分析学生的上述书写过程,找出其中的不规范之处。
    (3)在讲评该试题时,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是什么?
  • 1.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

    问题:
    (1)试对该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2)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请设计课后作业,并说明理由。
  •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空气”的内容标准为:“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有关“空气”的内容呈现如下:
    实验2-1:
    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等内容,学习了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常见仪器的使用等基础知识;本单元接下来将要学习氧气、制取氧气等知识。
    问题:
    (1)谈谈你对“空气”这一单元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空气的组成”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