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模拟题(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8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最新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模拟题(一)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有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阶段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的是()

    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B粗盐的提纯

    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

    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 2. “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 )。

    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

    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    

    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 3. 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 4. 下列关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最核心内容的表现

    B教学重点对于所有学习相同章节课程内容的学生而言是一致的

    C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学难点也不同

    D教学重点一定是教学难点

  • 5.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A认知性目标

    B技能性目标

    C体验性目标

    D结果性目标

  • 6. 能与Al反应放出H: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SO42-、Al02-、K+

    BSO42-、K+、Cl-、CO32-

    CNH4+、Cl-、SO42-、K+

    DK+、S042-、Cl-、Na+

  • 7.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应该体现(  ),这是由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特点决定的。

    A实用性

    B理论性

    C基础性

    D探究性

  • 8.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燃烧的钠粒放人CO2中,燃烧且有白色和黑色颗粒产生,黑色颗粒是C,白色颗粒可能是Na2CO3

    BNH3通人AgNO3溶液中,先有沉淀后消失,AgOH具有两性

    C乙醇蒸气通过灼热的Fe2O3固体,红色固体变为黑色,且有刺激性气味,乙醇还原Fe2O3一定生成Fe和乙醛

    D灼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放出红棕色气体,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呈红棕色

  • 9.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极移动

  • 10.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 11. 教师在讲授“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 12.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与Y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周期数,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X>W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 13. 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W-+Z2=2Z-+W2

    B2X-+Z2=2Z-+X2

    C2W-+Y2=2Y-+W

    D2Z-+X2=2X-+Z2

  • 14. 在一定条件下,关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N2、H2、NH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C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DN2、H2、NH3的浓度相等

  • 15. 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的粗KOH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极反应为4OH--4e-=2H2O+O2↑

    B通电后阴极区附近溶液的pH会增大

    C纯净的KOH溶液从a出口导出

    DK+通过交换膜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

  • 16. 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

    A酸性

    B碱性

    C酸碱性

    D氧化

  • 17. 图l所示是一个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CH3CH2CH2CH3

    B(CH3)2CHCH3

    CCH3CH2CH2OH

    DCH3CH2COOH

  • 18.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可导电,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物氯化钠

    C明矾净水,靠的是与水反应生成的胶体

    D常见的氮肥都属于铵盐类无机物

  • 19. 某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该情境属于(  )。

    A化学史实情境

    B学生经验情境

    C学科问题情境

    D社会问题情境

  • 20. 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演绎

    B归纳

    C分类

    D类比

  • 1.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转变。这要求教师要不断通过教学研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2)化学教学研究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作为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称为探究教学。实践表明,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其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显示的特征。
    问题:
    (1)请列举探究教学的特点。
    (2)举例说明化学课堂探究的基本程序。
  • 1. 某化学教师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l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
    由于要配制48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0.48L×0.1mol/L×160g/mol=7.68g,因此错选A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请写出你的解题思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 1.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


    ①三位同学中,哪一位同学所取的氯化钾与硝酸银刚好完全反应?
    ②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③三位同学分别把反应后的溶液过滤(操作中损失忽略不计),哪一位同学所得的滤液是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问题:
    (1)请回答习题二中的问题①和②。
    (2)对于习题设计,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3)试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评价工作。
  •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式与化合价”的课程标准: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材料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由元素组成的物质。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作化学式。例如前面学过的O2、H2、H2O、HCl和HgO等化学符号都是化学式,它们分别表示了氧气、氢气、水、氯化氢和氧化汞等物质的组成。在书写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了要知道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
     2.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方,如CO2
     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左方,非金属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如NaCl。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如表2所示。

     二、化合价
    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在上述化合物中,规定H为+1价,0为-2价,而且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由此可推知:Cl为-1价,Na为+1价,Hg为+2价。
    为了便于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1)氧元素通常为-2价。
    (2)氢元素通常为+1价。
    (3)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材料三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已学过空气、氧气、物质的构成、水等相关知识。
    要求:
    (1)简要分析本部分的学科价值。
    (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