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材料
红蚂蚁 ①红蚂蚁如同捕捉奴隶的亚马孙人[注],它们哺育儿女的时间不多,而且也不是很擅长找寻食物,就算是食物就在它们身边触手可及,它们也依然会无动于衷,因此,它们就成了需要他人伺侯的贵族,需要关心它们吃饭,帮助它们整理家务。红蚂蚁的劳动力怎么办?它们所采取的方式是捕捉别人的孩子,让这些“奴隶”来为它们的族群服务。最先遭殃的就是与红蚂蚁做邻居的其他种类的蚂蚁,红蚂蚁会将这些蚂蚁的蛹偷偷搬回自己的巢中,然后等蛹孵化成蚂蚁之后,这些新成员便成了红蚂蚁家族中卖力干活儿的仆人了。 ②每年的六七月,红蚂蚁便会在十分炎热的午后从自己的巢穴出发,这些“亚马孙人”陆陆续续从大本营中走出来,开始它们的远征。我常常会看到这个场景,有时候你确实会觉得这很惊人。它们庞大的队伍甚至能够达到五六米。它们几乎忽视路途上所有的一切,好似根本不存在什么能够引起它们注意的事物,它们的队形会保持得很好,绝对没有一点散乱的迹象;一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它们发现了其他蚂蚁的蚁窝。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从花园中的小径上横穿过去,然后消失在花园的草坪中,在不远处的一个地方,队伍又重新展现在太阳之下,然后再进入一堆枯树叶中,从这堆树叶中再次钻出来,似乎是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它们期望的目标。终于,在它们的眼前出现了它们希望看到的目标,那是一个黑蚁窝!红蚂蚁的大军毫不客气地冲进黑蚁窝,潜到地下黑蚂蚁蚁卵的所在地,很快,这支汹涌的军队就携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了地面。这些士兵用自己的颚钳衔着所有的战利品,草草踏上了返程之路。 ③红蚂蚁大军的行军距离有长有短,这完全由黑蚂蚁巢穴的数量决定。在某些时侯可能只要十几步或者二十几步的距离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时候也得需要这支大军远征五十步甚至一百步,或者更为遥远的距离才能找到它们的目标。它们对于远征过程中的路况毫不关心。在路途前方,不管是荒凉不毛还是密草分布,不管是枯叶成山还是石堆乱阵,不管是杂草丛还是泥泞路,所有的东西只要没有危及它们的生命,便像不存在一样,它们前行的时候似乎没有专门选择一条特别路线的意思。 ④而且,返回的路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是怎么去的,就会怎么回来,按照原路返回,而不在乎这条路是怎样曲折蜿蜓,也不在乎所走过的路是怎样艰苦困难。为什么这些带着战利品凯旋的红蚂蚁会按原路返回巢穴?这是因为在整个捕猎的过程中可能总是发生意外情况,而且这些意外情况或许还十分复杂。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觉得按照原路返回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种选择可能会让这支大军更加劳累辛苦,甚至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它们的选择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 ⑤某天,我再次发现这支大军出去远征了。此时强劲的北风将一向整齐的大军吹乱了,一整排一整排的战士都难以抵挡这强大的风力而不幸落进了池塘。金鱼们显然意外地得到了一顿丰盛的美餐,它们张开嘴,迅速聚集到红蚂蚁大军遇难的地方,毫无顾忌地开始进餐。真是可怜,带着雄心壮志出发的红蚂蚁大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遇到的竞是漫天的大风。它们还没有越过天堑,便已经惨败了。我想,如果是人类遇到类似的劫难,那么在返回巢穴的时候,一定不会再走这条随时可能溺水身亡的危险之路,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的返家之路。可红蚂蚁是顽固的,它们绝不会动摇自己的传统。完成了掠取其他蚂蚁蚁卵的寥寥幸存者仍然没有改变它们此前出征时那条危险的道路。这或许就是红蚂蚁的性格,就算它们再一次遭遇劫难而命丧池塘,也绝对不会改变自己认定的道路。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改) 【注】亚马孙人:出自古希腊神话,传说这是一个纯女性的部族,骁勇好战,以掠夺为生。 【链接一】 观蚁 杨万里 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 策勋急报千丈长,渡水还争一苇杭。 【链接二】 ①守着蚂蚁搬运粮食,也自有一分乐趣。它们规律之严,工作之负责,无与伦比。看它们小小身躯,常常独力负荷一粒比自身大一倍的东西,快速地向洞口爬行,绝不停下来先大快朵颐一番。它们的忠勤、无私与合作精神,真是远胜人类。有时遇上敌方的探索先锋,它们就起了拉锯战。如两个抵一个,那一个知道寡不敌众只好放弃。我看了不忍,就特地放一粒饼干屑在它面前,它就喜出望外地衔着走了,我也为它不致徒劳无功而高兴。 ②有时看它们已搬运到墙脚的洞口,所谓洞口,只不过是一条细细的缝隙,一大群的蚂蚁,扛着一粒在它们看来如山般高的粮食,左推右拉的,总是挤不进缝朦。我看得干着急,又无法助它们一臂之力。忽然想起,用一根铁丝,将那缝隙的碎石灰划开一些,洞门大开,它们就顺利进入了。也不知它们在墙脚那边的大宅院是个什么样子,我真想能像孙悟空似的,摇身一变也成一只蚂蚁,混进洞去,看个究竟。
单选题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蚂蚁》的说明对象是红蚂蚁,作者称其为“亚马孙人”,以示它们勇敢、团结、善战。
B. 《红蚂蚁》②③④段主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红蚂蚁出巢、捕猎、返回的过程,思路清晰。
C. 链接一中诗句“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写出了蚂蚁觅食、行军的习性。
D. 链接二中作者观察蚂蚁搬运粮食,赞其忠勤、无私,有合作精神,认为这一点远胜人类。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5****8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247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295****8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2248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蚂蚁》的说明对象是红蚂蚁,作者称其为“亚马孙人”,以示它们勇敢、团结、善战。 B.《红蚂蚁》②③④段主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红蚂蚁出巢、捕猎、返回的过程,思路清晰。 C.链接一中诗句“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写出了蚂蚁觅食、行军的习性。 D.链接二中作者观察蚂蚁搬运粮食,赞其忠勤、无私,有合作精神,认为这一点远胜人类。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本单元三篇课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的那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既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又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体现了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虽然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但他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 D.《边城》的语言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又有着无限地回味,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字熟练的驾驭能力。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一个文官之死》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小人物”形象。 B.从创作手法上讲,这篇小说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C.小说喜剧性的结局既表现了作家对思想庸俗、生活委琐的小官僚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也表达了其对黑暗、罪恶的沙皇专制制度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D.小说从批判奴性意识的角度观察和反映生活,写出了丧失人格意识的奴性心理对于强权和暴力的恐惧和服从。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靠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游戏”,而不尊重教育规律,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未来对待课外培训,会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加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会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
答案
主观题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三项是( )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官传序》一文中,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接着用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B.《祭十二郎文》一文中,作者用了七个“呜呼”,悲天悯人;四十多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画竹”是线索,作者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痛,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作者与子由都向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此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浪费钱财的世风。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 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 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 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答案
热门试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