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B-D-A-0072:接触疲劳形成的核伤一般核源在距轨头顶面和侧面的内侧上角()

A. 5~10mm
B. 5~15mm
C. 10~20mm
D. 15~30mm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5****2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252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705****25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37253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热门试题
钢轨表面伤损剥离裂纹的尖端极有可能成为疲劳源,扩展成轨头核伤 核对轨头擦伤(水平)下的核伤一般采用() 一般核源位于轨头内侧上角距顶面和侧面5~15mm的范围内() 复核与轨头侧面不近似垂直的核伤一般采用 B-D-A-0091:表面接触疲劳会引起核伤() 除材质因素外容易产生核伤的原因有接触疲劳.轨面剥离.鱼鳞破损.擦伤和焊补。 (.)() 大运量重载区段,由于车轮与钢轨间接触应力过大,在列车荷载多次作用下,先产生轨头顶面剥离或其他表面伤损,然后发展成核伤() 鱼鳞伤常以裂纹尖端为源发展成多核面的横向疲劳核伤() 用70度探头探测轨头核伤时,一般采用二次波探伤,一次波判伤() 接触网导线距轨面的标准距离:车场一般为mm() 接触网导线距轨面的标准距离车场内一般为MM() 轨头核伤一般与轨头侧面垂直,如果能使二次波与轨头侧面平行,这对探伤探测不利() 小半径高坡线路,往往偏载,轨头表面的接触疲劳核多发() 实验证明,当核伤面积占轨头10%~15%时,疲劳强度下降以上() 鱼鳞破损形成的核伤疲劳周期从1.7x108t至不等() 70°探头对轨头核伤的定位定量一般采用基线定位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70°探头对轨头核伤的定位定量一般采用基线定位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钢轨核伤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等,使用中在机车车辆的动荷载重复作用下,将某些细微的疲劳源逐渐扩大而形成疲劳斑痕() 疲劳断口一般有三个区域,即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后瞬时() 一般中间站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不小于6200mm()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