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段中“我恍然大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材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伯父鲁迅先 生在世的时侯,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侯,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锻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有删改)
单选题

对第十段中“我恍然大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说“我”一下子真正明白了。
B. “我”的“恍然大悟”是浅显的,筒单的。
C. “我”自以为明白了,其实并非如此。
D. 表现了“我”的天真。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7****6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010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117****69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10011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对第十段中“我恍然大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说“我”一下子真正明白了。 B.“我”的“恍然大悟”是浅显的,筒单的。 C.“我”自以为明白了,其实并非如此。 D.表现了“我”的天真。
答案
主观题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答案
主观题
恍然大悟huǎnɡ rán dà wù
答案
主观题
恍然大悟huǎnɡ rán dà wù
答案
主观题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答案
单选题
给“恍”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妈妈讲完整个故事我才恍然大悟()
A.忽地,忽然 B.仿佛 C.神志不清楚,精神不集中 D.不真切,不清楚
答案
单选题
中国成语“灵机一动”“恍然大悟”说的是哪种传播的类型?()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E.大众传播
答案
单选题
对第⑨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出父亲在艰苦的打工生活中保持着对生活的敬重,体现了底层打工者的尊严。 B.父子俩造出了五脏俱全的芦苇棚屋,说明父子二人对物质的要求极高。 C.加点词“地基”“墙角”“厨房”的说法,体现出少年看待生活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D.写出了父子俩面对生活的积极与乐观。
答案
主观题
当我们受人启发,恍然大悟时,常说“听君一席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有着无限的遐想追问,诗人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句子,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情怀。 B.《秋词》一诗中刘禹锡在秋高气爽、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中直陈现实,“诗情”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了“碧霄”。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视觉、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以“聚”和“怒”暗示了潼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观刈麦》中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包含的是白居易不能忍受天热而为了缴税又不得不拾穗的无奈心情。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