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9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是什么?本站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一)可以为大家解答。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 《史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上述内容(  )。

    A明确了社会的等级关系

    B规范了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

    C强调了统治秩序与和谐

    D制定了贵族政治生活的总则

  • 4. 马克思在1857年的《波斯与中国》中写道:“简单地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在这段话里,马克思(  )。

    A赞扬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

    B斥责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C肯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的斥责

    D认为英国侵略军具有骑士风度

  • 5. 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C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D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 6. “这次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帝王生涯,也意味着圣赫勒拿岛将是其最终的归宿。”“这次战役”发生的地点是(    )。

    A莱比锡

    B滑铁卢

    C巴黎

    D莫斯科

  • 7.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

    A法治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 8.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1980年废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   )。

    A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B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

    C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D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 9. 唐太宗说:“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10.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 11. 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 12.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框架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14. 《尚书》中的《酒诰》记载周康王的一句话:“我闻殷述(坠)命,唯殷边侯、田(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由此可知周康王意在( )。

    A劝诫国人不要沉溺于饮酒

    B不耽于享乐,励精图治

    C痛斥当时的社会不良风气

    D表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15.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 16.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17.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七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 18. 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 1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家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 20.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国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 21.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为了扩大赋税征收的来源而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B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C建立军功爵制度

    D统一度量衡

  • 22. “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是(     )中规定的一个原则。

    A“门户开放”政策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 23.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①维新派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在维新变法过程中未能注意讲求斗争策略
    ③维新派试图进行自上而下的和平手段进行改革
    ④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4.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 25. 旧三民主义中的(  )被孙中山称为“政治革命”。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1. 有效的教学设计包含着怎样的特征?
  • 2.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3. 简述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流。
  • 1.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 2. 材料:
    某教师关于“伐无道,诛暴秦”框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上课开始不久,教师展示《史记》里关于刘邦的一段话: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随后总结道:“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刘邦善用人,而项羽则不善用人。”
    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优柔寡断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学生也说:“我觉得刘邦太奸诈了,项羽太善良了。”接下来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我认为……”之声不绝于耳。教师感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完全起源于不赞成自己总结的结论。于是,他就请两位学生将大家的观点记录下来,最后总结多数人的意见倾向。这堂课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原有教学设计被打乱了。
    问题:
    (1)为何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看法,这一教学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2)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因为人心本善的理论预定和圣人崇拜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统治手段并没有上升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全仅作为帝王个人驾驭群臣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行政监察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却日益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规避。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行使权力时有一种自私和邪恶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潜在危险。西方对人的天然不信任迫使西方人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天然警惕。孟德斯鸠警告人们:“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于是洛克说:“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权力对付权力。”这样,西方创造出了基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监察理论。
    ——以上材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基于人性的行政监察思想及其实践分析》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监察造成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在实施中的不同之处,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 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