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410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现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一),超多教资高中语文试题等你来做。
A采用曲线与坐标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
B采用曲线与坐标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课文的脉络、满足了学生的视觉要求
C采用曲线与坐标相结合的方式巧妙地融合了作者的两条行文线索:行踪线索和感情线索
D这则板书形象直观、形式新颖,体现了板书设计一定要具有视觉美感的要求
A分析作者的一般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挖掘文本深层涵义
B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完成知识目标
C深入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特点,突破思想情感的教学难点
D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把握作品情感基调
A乌鸟之情,愿乞终养(《陈情表》)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荆轲刺秦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A教师应时刻树立“大语文”观念,与其他学科、生活相结合
B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生活、社会中学习语文
C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不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小结
D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只是学习的很小一部分
A孙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透彻
B孙老师对复习的处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C孙老师的做法会使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D孙老师不必理会个别学生的质疑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
D片段一中,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
A教师问题设置随意,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B以文本理解为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C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了学生品味语言的经验
D引导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严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A详解“逍遥”二字,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B引用鲁迅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C导入简练精要,既不会占用课堂教学太多时间,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文章特点
D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讲解其内容,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
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
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
A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和实际的联系,扩大学习领域
B有助于学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形成整体认知
C三部作品没有太大关联,拓展阅读价值不大
D有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
A教师设置自由朗读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初读中解决词中的字音、字词问题
B个别朗读可展示个人风采,调动积极性,个别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要求
C听录音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断句错误及情感把握不准的地方,还能充分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词的意韵,使学生由声入情,由情入景
D录音朗读后让生对比己之不足,教师再相机指导诵读,对学生朗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A02:00—03:00
B03:00—05:00
C04:00—05:00
D03:00—04:00
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B朗读训练阶段体现了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
C多媒体使用恰当,方便学生在找答案时随时回顾问题
D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自己确定朗读方式
A双评可以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灵感
B评价方式的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C反思是一种学习能力,互评后自我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D作文修改的过程等于再创造,可以逐渐纠正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