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外婆在风中追逐草帽 风把外婆的草帽吹走了,我伸出手去,做了一个抓住它的姿势。群山、森林、草甸便突然远去……我从梦中醒来。 我又在梦中睡去。越过巴山蜀水,去到一个叫“四方坡”的地方,一个叫“放生铺”的地方,一个叫“千人堆”的地方……盘山路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从染坊垭口走下去,有一个村庄桃花似海……然后又是蓝色的额尔齐斯河……外婆,我夜夜不得安宁,夜夜与梦境纠缠,辗转反侧,泪眼盈盈…… 还有一个北方崭新寂静的城市,宽广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气派的医院,浓重的药味,穿梭忙碌的白衣人,冰冷的CT室,白的病房,白的床……外婆,我在这寒冷的夜晚拥紧被褥,离你两百公里,替你深深地感受陌生,替你防备地看着世界,替你不停地怀想故乡。八十六年啊,让一个女子的一生如此漫长,如此安详。这八十六年如此强大,以至于在你八十六岁高龄那年离开故乡去到遥远的新疆后,便再也不能转回了…… 外婆,我记得那顶草帽是你在故乡时就戴上的,一直戴到阿尔泰大山脚下。在北方那个偏远闭塞的小城,你的草帽在街头巷尾固执地强调着你是一个异乡人。你不愿意摘下草帽,后来又戴着它走进阿尔泰群山深处;戴着它,看北方山群壮阔巍峨,看森林浩荡起伏,看雨天洪水的肆虐,看六月飞雪的神奇。我们常常看到你一个人拄杖蹒跚而行,沿河边的小路来回走动,出神地看着远方。外婆,那时候我们真难过……我们看到,你对这个世界的惊奇,其实就是你的寂寞……我们把你从你熟悉的家乡带走,却不能给你安稳的生活。我们的房子总是漏雨,我们没有办法弄到新鲜的蔬菜……我们又总是很忙,总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担更多的家务……外婆,我们流着泪回顾那些日子,总是看到你戴着大大的草帽,身子单薄瘦小,走在群山森林间,又像是走在故乡的一条田埂。 那一天,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顷刻间风雨大作,冰雹连连。整个帐篷的篷布被掀开了,南面山墙的棚布也在风中被撕裂了一大块。妈妈不在家。我们祖孙俩艰难地抢修。床单、袋子、纸箱、柴火、木板、碎布……能用的全用上了,能想到的办法全试着做了。我沿着柱子爬到帐篷顶端,去拉扯一块被风掀开的棚布,却怎么也拉不动,心中一片无望与悲伤。这时回过头来,看到外婆的草帽被风吹走了。 我站得很高,只能遥遥伸手去做一个抓住它的姿势。然后又缩回手来,捂着脸哭泣。 我越哭越厉害,泪眼蒙胧地看着外婆在风中追逐草帽。看着她急赶慢赶,追过了叶尔肯家的毡房门口,追到了河边,又摇摇晃晃地过了独木桥,一直追到河对面无边的草地上,一直追啊追啊,似乎会这样一直追下去,永远都不回来了…… 外婆,是不是从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把你永远地留在山里了?而此时,你正躺卧在离我两百公里以外的病床上,烦躁不安地面对陌生的一切,像孩子一样孤独、紧张、害怕。你头发蓬乱,双手死死拽着被角,一直拉到鼻子以上,只露出一双眼睛,怀疑地打量这个世界。外婆,你病了,却仍然那么倔强。你的灵魂仍然戴着草帽。 而我们,却永远也不会有那样一顶草帽,用来抵抗生活的变迁。我们早已成为随波逐流的人了,任生活把我们带向任何一个未知的远方。我们早已习惯于接受和忍受。我们还年轻,还没有八十六年这样漫长的一段时间用来坚持一样东西。我们今后放弃的可能会更多。 外婆,我又将睡去,不知今夜的梦,又将如何…… (选自李娟《九篇雪》,有删改)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厌弃。
B. 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外婆的愧疚之情。
C. 文章体现了外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D. 文章反映了外婆在异乡生活的艰辛。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42****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8535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542****22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8536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预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厌弃。 B.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外婆的愧疚之情。 C.文章体现了外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D.文章反映了外婆在异乡生活的艰辛。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文章写了“我”小时候偷橘子,被父亲教导的事情。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荷花淀》《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答案
单选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山的斜坡、峡谷植被茂盛,但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罕有绿树。 B.从外形看,崖柏高大挺拔,枝叶茂盛,仙风道骨,有如神树。 C.作为已知最古老、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崖柏有“活化石”之称。 D.崖柏生长在贫瘠干旱、险恶高寒的环境中,故寿命极为短暂。
答案
主观题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
单选题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芦苇是造纸的原料,父亲抓住了这个商机独自来收割,这是父亲来到岛上的缘由。 B.父亲带少年来到小岛,是想让少年和他一起收割芦苇,补贴家用。 C.少年看芦苇注重乐趣和情趣,带有审美的视角。 D.少年整日在岛上闲逛却不干活,总是要父亲呼唤了才会回来。
答案
单选题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确定失事飞机的航次、日期等,可查听语音通话记录器的磁带记录的语言信息。 B.飞机失事前25小时的机长和飞行机械师的谈话内容,可在黑匣子保存的磁带中查听到。 C.当黑匣子掉入大海之中,海水有助于启动水下定位信标的石英震荡电路。 D.数位飞行资料记录器的磁带上有6个资料轨道,从中可查到飞机的马赫数。
答案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闲适安宁的田园生活场景。 B.《涉江采芙蓉》中作者以香草赠自己思念的人,香草寄寓着对对方美好的祝愿及关怀之情。 C.《采薇》的前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突出时间的流逝,从而渲染出征人越来越凄苦的心情。 D.《短歌行》中,一开头作者就写人生苦短,借酒浇愁,为全文奠定了消极低沉的基调。
答案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