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知善的方法是()

A. 良知和习知
B. 良知
C. 习知
D. 行善

查看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19****3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961 如遇到问题请 联系客服
正确答案
该试题由用户419****30提供 查看答案人数:47962 如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

相关试题

换一换
单选题
知善的方法是()
A.良知和习知 B.良知 C.习知 D.行善
答案
判断题
知善的方法——良知和习知
A.对 B.错
答案
单选题
择善的前提是:知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单选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谁说的()
A.慧能 B.朱熹 C.周敦颐 D.王阳明
答案
主观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谁说的?
答案
单选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主观题
“王门四句教法”: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
答案
单选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反映了(  )。
A.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 B.孟子的“仁政” 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王守仁的“心学”
答案
单选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反映了()
A.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 B.孟子的“仁政” 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王守仁的“心学”
答案
多选题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工作文化:“善知善行”,意味着()
A.知行合一,坚忍不拔 B.以人为本,激发活力 C.尊重市场,立足长远 D.求真务实,高效执行 E.知规行规,知廉行廉
答案
热门试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一观念的提出者是() 下列关于“善知善行”表达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善知说法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善知说法正确的有()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致良知”是通过自身的 和道德实践活动,开显知善知恶的本能意识的过程。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 浙江公司“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工作文化的定位是()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属于企业文化的层面()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工作文化:“惟和”,就是要()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工作文化:“惟和”,意味着()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工作文化:“惟新”,意味着() 《善知善行惟和惟新》是2015年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1、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困,然後能自强也。22、夫如是,故還人不服,( );既来之,則安之。23、北冥有魚,其名曰鯤。(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24、人之迷,其日固久。( ),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25、不達農时,毅不可腾食也。( ),魚鳖不可勝食也。26、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 ),善之善者也。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皆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的问题”,这种教育叫作() 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儿师资的方法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常见的导线连接方法有。(应知应会-《电力应知应会》145.)()
购买搜题卡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会员须知 | 联系客服
关注公众号,回复验证码
享30次免费查看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 立即领取
恭喜获得奖励,快去免费查看答案吧~
去查看答案
全站题库适用,可用于E考试网网站及系列App

    只用于搜题看答案,不支持试卷、题库练习 ,下载APP还可体验拍照搜题和语音搜索

    支付方式

     

     

     
    首次登录享
    免费查看答案20
    微信扫码登录 账号登录 短信登录
    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
    登录成功
    首次登录已为您完成账号注册,
    可在【个人中心】修改密码或在登录时选择忘记密码
    账号登录默认密码:手机号后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