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一)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18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想要知道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怎么备考吗?本站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告诉大家。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教师的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和()。

    A设计练习作业

    B了解学生

    C检查学生的学具

    D布置教室环境

  • 2. 有些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 3. 某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表扬,自己从此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这属于()。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 4. 小兵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感到踏实、温暖,为自己成为学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A归属功能

    B支持功能

    C认同功能

    D塑造功能

  • 5. 有个学生平时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慢又不表现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则深刻、持久。能体验到别人觉察不出的事件。这位学生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 6.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小明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体现了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观性

    D整体性

  • 7. “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泥鳅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遵循()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全面发展

    D尊重个性

  • 8. 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9. 下列不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急中生智

    C闻一知十

    D触类旁通

  • 10.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A卢梭

    B荀子

    C斯宾塞

    D孔德

  • 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 13.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 14.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

    B学堂的出现

    C废科举,兴学校

    D壬寅学制

  • 15. 我国首次颁布,但并未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 16.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 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体现课程结构的()。

    A科学性、艺术性和表现性

    B生活性、时代性和传统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人文性、历史性和综合性

  • 18. 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 19.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 20.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核心课程

    D分科课程

  • 21.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 1. 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2. 德育的对象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 )
  • 3. 研究表明,4~5岁儿童的视觉、听觉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应加强绘画、音乐方面的教育。
  • 4. 三维课程目标是统一整体,缺一不可。
  • 1. 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事项都有哪些?
  • 2. 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 3. 简述预防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 4.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 1. 某位教师教《就义诗》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学生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本来严肃的气氛没有了。怎么办呢?这时教师神态自若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听老师这么一说,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对大家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之所以读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现这种差错了。我们请他再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同学们听了鼓起掌来。这时,那个读错字的学生情绪更加激动地读了起来。问题:试结合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评析这位教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
  • 2. 张晓萌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晓萌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晓萌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萌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晓萌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