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80分钟
已答人数:205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内分泌学(正高)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好,需要备考的朋友们赶紧来刷题吧!
A周围型肥胖者比内脏型肥胖者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
B与遗传因素无关
C常与T1DM高血压、血脂异常集结出现
D苹果型肥胖者比梨型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
E腹型肥胖反映的是皮下脂肪蓄积
A丙硫氧嘧啶不良反应相对较大
B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初用药后2~3个月内
C发生粒细胞缺乏时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换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
D在早期应每月查白细胞1次
E治疗前的白细胞越高抗甲状腺药物的疗效越好
AT3、T4、TSH
BTRAb
C甲状腺摄碘率
DT3抑制试验
ETPO
A核素131I治疗
B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C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手术治疗
E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核素131I治疗
A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者
B甲亢手术后复发者
C甲亢合并妊娠者
D年龄30岁以上、病情中等度严重者
E单个结节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A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B普萘洛尔治疗
C碘剂治疗
D放射性碘治疗
E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C慢性肾炎
D慢性胃炎
E胃溃疡
A肾上腺次全切除加垂体外照射
B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阻滞剂
C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
D肾上腺全切除加垂伴外照射
E肾上腺次全切除
A引起血渗透压的下降和血压的波动
B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C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D引起代谢性的酸中毒
E引起代谢性的碱中毒
ACO2CP﹤20.45mmol/L
B血PH﹤7
CBE﹥+4mmol/L
D碳酸氢根离子﹤19mmol/L
E动脉血PCO2﹤34mmHg
A呈正常反应
B呈延迟反应
C呈过度反应
DTSH几乎不受TRH兴奋
E反应低下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自身免疫因素
DHLA基因
E病毒感染
A起病于分娩1年后
B甲功多在分娩1年后恢复正常
C过量的碘摄入是诱发产后甲状腺炎发生的因素
D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的妊娠妇女产后发展成为产后甲状腺炎的概率更高
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A螺旋体感染
B自身免疫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支原体感染
A基础代谢率
B休息时心率
CT3、T4水平
DTSH水平
E甲状腺吸碘率
A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B甲状腺功能正常
C女性发病率高
D碘缺乏地区好发
E慢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A急性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肾病综合征
D雄激素增多
E糖皮质激素
A甲亢而无甲状腺明显肿大
B甲亢危象
C浸润性突眼
D甲亢伴房颤、心衰
ET3型甲亢
A普通TSH测定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
BT4升高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
CTSAb是Graves病的致病性抗体
D摄碘率用于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中的病情变化
E甲状腺B超是甲亢的主要确诊检查
A甲减越严重,起始剂量应越大
B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到合适剂量
C应根据季节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D间断用药有利于预防心绞痛
E甲状腺激素应餐后服用,避免与钙剂、铁剂一同服用
A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
B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7%
C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记物是降钙素
D手术原则同乳头状腺癌
E可兼有淋巴和血行转移
ATSH下降,T3、T4增高
BTSH增高,T3、T4下降
CTSH下降,T3、T4下降
DACTH下降,皮质醇增高
EFSH、LH增髙,雌二醇、孕酮下降
A垂体前叶分泌及储存
B下丘脑室旁核分泌,漏斗柄储存
C下丘脑的视上核分泌,垂体后叶储存
D垂体后叶分泌及储存
E垂体柄分泌,垂体后叶储存。
A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
B尿崩症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之比约为1:1
C当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不全时尿崩症症状反而会减轻,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
D禁水试验的结果不是诊断尿崩症的可靠指标
E禁水-加压素试验可用来鉴别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
A患儿皮质醇分泌过多
B儿童期呈中枢性性早熟
C循环血液中各类雌性激素及孕酮增多
D女性出现异性性早熟,阴蒂肥大、出现喉结、肌肉发达、声音低沉
E男性出现异性性早熟,乳腺发育、阴茎睾丸短小
A其发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活无关
B其发病为下丘脑GnRH和垂体LH、FSH以外因素导致内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水平增高所致
ChCG分泌性肿瘤引起的性早熟为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
D其临床表现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似,男性以睾丸体积增大为典型特征
E女性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患者乳晕、小阴唇色素沉着明显
A内分泌腺破坏常见
B多发内分泌腺瘤1型(MEN-1型)
C激素受体突变常见
D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E内分泌肿瘤
APaO2于正常
BFEV/FVC
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最大通气量所占预计值百分比
E潮气量所占预计值百分比
A血钾
B腹围
C体重变化
D尿量
E血钠
A1型糖尿病
B慢性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重症肌无力
E以上都是
A皮质醇抑制试验
B皮质醇兴奋试验
C螺内酯试验
DTRH兴奋试验
ETSH兴奋试验
A两性霉素B
B伊曲康唑
C卡泊芬净
D氟康唑
E伏立康唑
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B心房利钠多肽
C表皮生长激素
D甲状旁腺激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减少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
B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和功能
C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
D使肝内胆固醇池缩小
E使LDL生成减少
A长期碘摄入不足
B长期碘摄入过多
C各种因素致下丘脑分泌TRH过多
D各种原因致垂体分泌TSH过多
E遗传易感性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A暂时性尿崩症
B脑脊液鼻漏
C腺垂体功能减退
D糖尿病
E感染
A血循环中的RF
B存在于关节的RF
C关节中的1L-1
D关节中的TGF-B
EEB病毒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局灶节段纤维素样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或新月体性肾炎
A生精上皮细胞
B支持细胞
C间质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肥大细胞
AHLA-B3
BHLA-B8
CHLA-B35
DHLA-DR3
EHLA-DR35
A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B输血
C充分透析
D肾移植
E补充造血原料
A慢性、阵发性、季节性发作史
B呼气性呼吸困难
C肺部听诊哮鸣音
D心脏无特殊体征
E咳粉红色泡沫痰
A氯磺丙脲
B垂体后叶素
C鞣酸加压素
D去氨加压素
E氢氯噻嗪
A术后禁食或厌食
B胃肠引流
C术后注射大量葡萄糖液
D呕吐
E术后肾衰竭少尿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欠敏感
C循环中常有大量胰岛素抗体
D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
E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A合并脑血管意外
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C合并重症感染
D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佳
E需急症手术
A高甘油三酯血症
B高胆固醇血症
C高HDL-C血症
D低HDL-C血症
E低LDL-C血症
A甲状腺和眼的共同抗原
BG2S在眼部的高表达
C自身抗体造成病理损伤
D眼眶成纤维细胞产生GAG
E眼部血管痉挛
A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异常相关
B与一定的HLA类型有关
C与TSAb的关系十分密切
D由于TSH分泌亢进
E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支气管炎
C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D肺间质纤维化
E支气管哮喘
A继续饮食控制
B中效胰岛素
C格列本脲
D罗格列酮
E阿卡波糖
A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
B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
C甲状腺素与受体结合后
D促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E生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A短暂低血糖不会引起脑功能障碍
B正常人血糖浓度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C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合成和储备糖原
D胰岛素分泌少和作用减弱,致低血糖
E正常人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时,胰岛素分泌不受限
A糖耐量减低
B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CSomogyi现象
D反应性高血糖
E黎明现象
A2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肾病Ⅱ期
C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
D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
E2型糖尿病肾病Ⅴ期
A慢性肾炎
B肾动脉硬化症
C肾盂肾炎
D急性肾炎
E糖尿病肾病
A药源性低血糖症
B胰岛素瘤
C反应性低血糖
D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E伴瘤的低血糖
A胃肠道反应
B易引起低血糖
C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危险
D乳酸性酸中毒
E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AITT是公认的最敏感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B推荐的ITT胰岛素剂量是0.5~1.0U/kg
CITT是最安全的激发试验
DITT阳性是GH峰值﹤25ng/ml
EITT在诊断GHD与非GHD的标准之间没有重叠
A抑制钙离子释出
B促进钙离子释出
C抑制磷的释出
D抑制骨吸收
E释出镁离子
A腺瘤
B腺癌
C双侧增生
D单侧增生
E增生伴腺瘤
A别嘌醇
B秋水仙碱
C非甾体消炎药
D糖皮质激素
EACTH
A2型糖尿病早期
B果糖不耐受症
C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D胰岛素瘤
E倾倒综合征
A糖皮质激素、胰岛素
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C胰岛素、雄激素
D三碘甲腺原氨酸、维A酸
E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
A流产率高
B应慎用普萘洛尔
C血中TBG结合力降低
D严禁对患者做放射性核素治疗或诊断检查
E治疗应首选PTU
A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时,宜增加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B脆性糖尿病宜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联合治疗
C磺胺类药物可延长双胍类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增加低血糖反应
D磺脲类药物可能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E肥胖型NIDDM,饮食治疗控制不佳时宜加用双胍类药物
A甲亢慢性肌病
B并发周期麻痹
C合并重症肌无力
D甲亢急性肌病
E并发周围神经炎
A血糖正常即可排除糖尿病
B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糖尿病患者必有的症状
C尿糖阳性即可诊断糖尿病
D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E目前1型糖尿病不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A饮食调整
B体育锻炼
C胰岛素强化治疗
D应用二甲双胍
E应用阿卡波糖
A非布司他片
B秋水仙碱
C非留体类抗炎药
D糖皮质激素类
E促肾上腺激素
A热能代谢
B糖代谢
C蛋白质代谢
D脂肪代谢
E生长发育
ACYP21缺陷症
B3β-HSD缺乏症
CCYP11B缺陷症
DCYP17缺乏症
EStAR缺陷症
A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类激素
B嗜铬细胞瘤嗜铬组织还可释放嗜铬粒蛋白
C嗜铬细胞瘤产生的儿茶酚胺激素为多种肽类激素
D极少数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只分泌肾上腺素
E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的嗜铬细胞瘤,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A既能从食物中获得又能在体内合成
B在肝脏发生羟基化可生成25-(OH)D3
C在肾脏发生羟基化可生成1,25-(OH)2D3
D作用于骨和小肠,可促进血钙升高
E成人软骨病常与其缺乏有关
A水杨酸中毒的早期
B体温增高
C癔症
D肿瘤
E脑血管意外
A肿瘤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引起的症状
B功能性垂体瘤引起激素分泌增多症状
C垂体其他细胞继发于直接受压和/或垂体柄受压引起的激素分泌功能异常
D下丘脑受压相关的下丘脑综合征
E垂体卒中
A血浆生长激素增多的临床症状消失
B术后视力恢复正常
C术后垂体CT正常
D术后血浆生长激素小于10μg/L,葡萄糖负荷后血浆生长激素小于2μg/L
E术后血浆生长激素小于5μg/L,葡萄糖负荷后血浆生长激素小于2μg/L
A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B低血压循环衰竭等循环系统症状
C尿频、多尿等泌尿系统症状
D高热、头痛、昏迷、惊厥等精神神经症状
E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A女童通常乳房最先开始发育
B从乳房增大到月经初潮平均历时2~2.5年
C男童的青春期较女童迟1年左右
D男童通常先有睾丸、阴茎增大
E男童从睾丸增大到出现遗精平均历时3年
A分化型甲状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只适用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及颈、胸部有肿瘤残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B髓样癌患者,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或肿瘤切除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仍高,而又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灶者
C未分化癌患者,放疗联合化疗以提高生存时间
D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E分化型甲状腺癌,不能耐受手术且肿瘤组织不能摄取131I的老年患者
ATgAb
BTSH
CTg
DTSAb
ETPOAB
A甘油三酯降低
B降低胆固醇
CHDL-C升高
DHDL-C降低
ELDL-C降低
A多尿
B多食
C多饮
D体重增加
E体重减羟
A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羟中型患者
B脆性糖尿病患者可与胰岛素合并应用
C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无症状糖尿病患者
D糖尿病患者进行大手术时
E妊娠糖尿病
A行DAX骨密度检查-2.5SD﹤T值﹤-1.0SD
B行DAX骨密度检查-2.5SD﹤T值﹤-1.0SD,合并脆性骨折
C行DAX骨密度检查T值≤2.5SD
D行DAX骨密度检查T值≤2.5SD,合并脆性骨折
E行DAX骨密度检查T值≥-1.0SD
A血分泌
B神经分泌
C旁分泌
D自分泌
E经有导管的腺体分泌
A感染
B手术
C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激素受体数目增加
D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激素受体敏感性增加
E循环内FT3水平增高
A高胆固醇血症
B血清TSH﹥10mU/L
C血清TSH﹤8mU/L
D甲状腺自身抗体强阳性
E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
A钠拮抗钾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B造成药物性碱中毒,促使钾进入细胞内
C可增加远端肾小管中钠含量,增加钠钾交换,增加尿钾排出量
D钠增加血浆渗透压,扩容,起到稀释性降低血钾
E钠有抗迷走神经作用,有利于减慢心率
A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生长抑素
D多巴胺
E促肾上腺激素
A促性腺激素LH/FSH值
B立、卧位醛固酮试验
CC肽、胰岛素、血糖水平
D睾酮、雌激素、孕激素
E监测排卵
F皮质醇及ACTH节律
A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B迟发性21-羟化酶缺乏
C分泌雄激素肿瘤
DPCOS
EAsheman综合征
A冠心病
B肝功能不全
C卵巢功能早衰
D子宫内膜癌
E高血压病
F糖尿病
A双胍类药物
B卵巢楔形打孔术
C络活喜
DGLP-1类似物
E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F口服避孕药
A该病有家族聚集性
B该病与环境、精神因素相关
C该类患者过高的雄激素来源于卵巢
D多伴有雄激素敏感性提高及清除率下降
E超声影像为该病形态学诊断金标准
F可伴有血泌乳素水平升高
A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糖苷酶抑制剂
B胰岛素治疗
C磺脲类降糖药物
D盐酸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增敏剂
E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糖苷酶抑制剂
A阿托伐他汀
B苯扎贝特
C非诺贝特
D血脂康
E烟酸
A钙离子诘抗剂
B降压0号
Cβ受体阻滞剂
D氢氯噻嗪
E氯沙坦
A甲状腺功能
B血钾测定
C血钠测定
D血氯测定
E血气分析
A重症肌无力
B周期性瘫痪
C周期性神经炎
D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E肌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