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二)

考试总分:15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49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已经为大家准备完毕,超多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等你来做。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 3.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 4. 考试结束后,王军同学能够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和安排。王军同学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 5.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 6. 陈老师从电影《陈毅市长》中选取了一些最能突出陈毅革命生涯和个性气质的镜头,对它们进行剪辑后播放给学生观看,由此导入新课《梅岭三章》的学习。这种新课导入方法是()

    A设疑导入

    B直观导入

    C析题导入

    D以旧换新

  • 7.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 8. 雕塑《大卫》是( )的作品。

    A达 •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

    D鲁本斯

  • 9.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 10. 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B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 1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叶公好龙

    B画饼充饥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 12. 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  )。

    A华生

    B加涅

    C罗杰斯

    D奥苏伯尔

  • 13. 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A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 14. 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B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 15.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感觉记忆

    D符号记忆

  • 16.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年。

    A1986

    B1904

    C1922

    D1949

  • 17.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

    A康德

    B涂尔干

    C斯宾塞

    D泰勒

  • 18.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

    A实践性

    B开放性

    C自主性

    D生成性

  • 19. 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步是(  )。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反思

    D原型内化

  • 20. 修车的工人把修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新的修车过程中。这属于(  )。

    A顺应性迁移

    B高路迁移

    C低路迁移

    D重组性迁移

  • 1. 请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学得好坏由教师决定”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 2.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 3.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所倡导的教学观。
  • 1. 材料:
    学生小刚在老师上课写板书时,手指常常不自觉地敲打桌子,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有的老师警告说:“是谁?不想听课就出去!”可是小刚的这种情况总也制止不住。一位音乐教师上课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课后找到小刚。小刚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老师批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还笑着说:“我发现你的节奏感非常好。你可以参加学校的乐队,做一名鼓手。但有一个条件,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小刚点点头,热泪盈眶。之后他在乐队里很努力,进步很快,而且上课也不再敲桌子了。
    问题:
    (1)案例中的音乐教师对小刚的教育过程主要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音乐教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 2. 元旦前夕,李一奇同学患阑尾炎住院了,全班同学都忙着庆祝元旦,没有一个人去看他,主要是因为他平时不爱学习,爱捉弄人,还经常干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
    因此,他经常遭到同学的白眼和冷落。这次活动,大家似乎觉得他不在更省事。班主任黄老师得知后,建议全班同学都给李一奇讲一句问候语,同时说说心里话。
    于是全班同学都提笔写出一句句热情鼓励的话语,表达了一份份纯真的关爱和真诚的友谊。放学后,黄老师带着全班同学的问候和真诚来到了李一奇的床边。李一奇看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下子领悟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慰藉。一封信、一句话、一片情,成为促使李一奇发生变化的一剂良方。病愈后,李一奇回到班里像换了一个人,进步很快。
    请用“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的相关原理分析此材料。
  • 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下面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英语课堂写作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呈现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 2.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保护文物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fèi)纸、果皮等垃(lā)圾(jī)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xié)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先说说读了上述报道的感受,再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还可以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新课标中语文课程性质,简要分析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进行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为本次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三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
  • 3.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线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列举一位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的画家并说出其代表作。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
    (4)设计“认识线条、图形创作”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 4.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推理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 5.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单腿挂膝摆动上”的教学重点、难点。
    (2)若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
  • 6.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