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五)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120分钟

已答人数:216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题已经整理完毕,大家快来做题吧。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如图7所示,空气中有一块半圆形的玻璃,一束平行光从右向左垂直射向玻璃的直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光线均能通过玻璃

    B所有光线均不能通过玻璃

    C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能通过玻璃

    D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不能通过玻璃

  • 2. 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Δ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

    A

    B

    C

    D

  • 3. 某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线。过a,b两等势面的电势分别为Ua=50 V,Ub=20 V,那么ab连线中点C的电势Uc的值为( )。

    A等于35 V

    B大于35 V

    C小于35 V

    D等于15 V

  • 4. 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A

    B

    C

    D

  • 5.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

    A0-t1时间内物块A的动能增大

    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t4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

    Dt3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

  • 6. 如图3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半径为m半圆柱体左端点A的正上方某处,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其运动轨迹恰好能与半圆柱体相切于B点,过B点的半圆柱体半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则初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Am/s

    Bm/s

    Cm/s

    Dm/s

  • 7.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分别沿不同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复色光P。关于A、B两束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

    B在同一玻璃中传播时,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传播速度小

    C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B光比A光的相邻亮纹间距小

    D分别通过同一单缝衍射实验装置,B光比A光的衍射现象显著

  • 8. 中学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的关系是( )。

    A难点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B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随时变化的

    D重点一定是教学的难点

  • 1. 一质量为M=15kg、半径为R=0.30m的圆柱体,可绕与其几何轴重合的水平固定轴转动(转动惯量J=MR2)。现以一不能伸长的轻绳绕于柱面,而在绳的下端悬一质量m=8.0kg的物体。不计圆柱体与轴之间的摩擦,求:
    (1)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5s内下降的距离。 (2)绳子的张力。
  • 1. 案例: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让一张纸与一个小钢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处开始自由下落。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先落地。
    教师:对,这就是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把刚才的纸揉成团,再与小球一起由静止开始从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几乎同时下落。
    教师: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把纸揉成团时所受的空气阻力,要比一张纸摊开时小得多。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拿出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让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开始同时下落,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同时下落。
    教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问题:
    (1)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针对上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
  • 2. 下面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改变内能的方法。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现在请大家想办法让手中的钢丝内能增加。
    (学生边想边试,一边实验,一边讨论)
    教师:大家把自己想的办法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学生甲:可以折、敲打。
    学生乙:进行摩擦、火烤。
    学生丁:可以晒,用开水烫,用钢锯锯。
    (老师把学生想的办法简要写在黑板上,书写时故意把“摩擦…‘折…‘敲打”等写在一起,把“烤”“烫”等写在一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想到很多办法,把这些方法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
    学生: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等属于做功,“烤”“烫”等属于热传递。
    教师:很好,这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
    问题:
    (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
  • 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高中教材电势能和电势一节中关于静电力做功的教学实验图。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 2.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光的粒子性”一节的“观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图17.2—1),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